近期,吳亦凡事件令無數小姑娘陷入恐男的陰影。
為什么坐擁5000萬粉絲的昔日全民偶像竟然是一個以戀愛之名尋找性玩物的「惡情人」?
一個人究竟可以浪到什么地步?
這跟他的原生家庭又有何種千絲萬縷的聯系?
其實,他的原生家庭早已為其今日的所作所為寫好了代碼。
今天,我們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聊一聊「縱欲濫情」。
原生家庭的代碼
「當你從沒被愛過,也不知道什么是愛,你就不知道愛在哪里,也不知道愛是什么樣的。
那么,你便會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尋找愛。」
這句話用在好萊塢天才影帝、一生恣心縱欲的情場浪子馬龍·白蘭度身上再合適不過了。
馬龍·白蘭度一生擁有的情人數量多到令人匪夷所思。
據媒體跟蹤報道,他光是登記過戶籍的孩子就有15個之多,私生子更是不計其數,家暴無度,縱欲濫情,對孩子不負責任也成了他私生活的代名詞。
暴力
他的父親是位推銷員,脾氣暴躁,喜怒無常,經常對母親拳打腳踢。在酒吧打架也是家常便飯。
其外,白蘭度也活在父親語言暴力的陰影下。父親經常對他說:「你永遠都不會有出息!」
拋棄
白蘭度的母親是名劇場演員,嗜酒如命,經常不見蹤影跑去喝酒。她對白蘭度也是愛答不理,毫不關心他的生活日常及飲食起居。
鄰居曾說,白蘭度家的花生醬必須要放在低一些的地方,為了方便小白蘭度拿到,不然他很容易就會被餓死。
這樣疏離而又冷漠的家庭環(huán)境,令人深感揪心而無奈。成名后的白蘭度在接受采訪時曾說,自己童年放學后經常需要跑一個又一個街區(qū)酒吧去尋找喝得酩酊大醉的母親,把她帶回家。
濫情
白蘭度的父親婚后熱衷嫖娼,對家庭不聞不問。
母親對破敗不堪的婚姻失望至極,經常去酒吧和陌生人借酒消苦買醉。
自小受到家人漠視,從未體嘗過親情滋味的小白蘭度就在這樣一種家庭環(huán)境中孤僻叛逆地長大。
原生家庭對白蘭度輸入的悲劇代碼,在他的個人生活中生效。
馬龍·白蘭度去世后,他70歲的前妻安娜·卡什菲曾炮轟他說:「我懷孕時他每天帶各種男男女女來家里鬼混,還會當著兒子的面打我。」
當兒子克里斯蒂安·白蘭度因殺人坐牢時,他不斷阻止無撫養(yǎng)權的前妻去看望兒子,也不愿幫助兒子進入演藝圈。
在白蘭度得知前妻懷孕時,他還要她去墮胎,然后繼續(xù)背著妻子鬼混,與各種男女濫交。
在白蘭度的數次婚姻中,他的伴侶幾乎全部 「紅杏出墻」。酒精也成了這些女人的歸宿。
在被他征服的無數女人中,有6個先后自殺。
在他一大堆的子女中,有的鋃鐺入獄,有的自殺,或者流離顛疐,糾纏不清。
在好萊塢,人們對馬龍·白蘭度的評價也是 「他好像永遠都處在不滿足的憤怒中,無法自拔。」
看到這里,有沒有產生一些連接?
馬龍·白蘭度的故事可以從弗洛依德的「強迫性重復」( Repetition Compulsion)說起,這是心理學上常見的一個現象:意指我們會不知不覺的,在人際關系尤其是親密關系當中,不斷重復我們早年環(huán)境中所經歷的關系模式。
什么叫做關系模式?
關系模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我們的生存策略,一種舒適圈。
比如,馬龍·白蘭度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,拋棄的環(huán)境里,這種不良的環(huán)境變成了他的舒適圈,讓他在此后的親密關系中無意識地制造同樣的環(huán)境來緩解焦慮,維持熟悉感和控制感,這便是他的生存策略。
如果缺乏及時的自我覺察,建立強大的自我,這些不良策略很容易伴隨我們一生,極難改變。
追溯到白蘭度破敗不堪的原生家庭環(huán)境,他被關愛的基本需求從未被父母滿足,長期下來便對父母積累許多怨恨和憤怒。
但同時,他也無意識地形成了對父母(攻擊者)態(tài)度的認同,形成了他的生存策略,導致他在自己的親密關系中重復著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。
這樣的人潛意識里可能會形成一種「破罐子破摔」的固化思維模式:
「沒有人會一直相愛,陪伴,我就是這樣長大的,我學會的就是這些?!?
在這樣的家庭環(huán)境中長大,很容易形成不健全的親密關系,也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擁有好好愛一個人的能力。
在婚姻中,這樣的人會無視很多客觀事實,不考慮 TA 的生存策略在當下的適應性,開始無意識地重復他早年經歷的不穩(wěn)定父母環(huán)境下的行為模式,以便達成對已經形成的生存策略的依賴并獲取安全感。
就像白蘭度之后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重復著他原生家庭的關系模式,并且認同他父母。
一方面,他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自己的子女,漠不關心,對家庭不負責任;
另一方面,他像父親一樣,喜怒無常,毆打妻子,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。
最后,他不可避免地變成了父母的結合體,也是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樣子。
其實,白蘭度是沖突,痛苦的。
他渴望美好的愛情和婚姻,可是現實教會他的只有這些。
所以,出軌,濫情并不一定在于伴侶或自己的魅力不夠,或愛的不夠深,它更像一種被潛意識控制的無辜,被原生